close

在師大讀研究所的時候,服務學習課程讓我有一整個學期每週都到松德院區的隔離病房報到,說也奇怪,從那之後開始,我陸續接觸到許多正在經歷憂鬱症的孩子。

這本書提到,綜觀整體狀況,憂鬱症改善的軌跡有二,大約1/3的患者,病況改善的速度相當快;而其他2/3的軌跡就比較平緩,改善的進程常陷入停滯,軌跡上升的速度奇慢無比,而且幅度不均,也很容易崩落下滑,並重新的陷入憂鬱、復發。

憂鬱症的患者很辛苦,他們要面臨兩種考驗,第一是憂鬱症本身,包含有可能意志消沈、無精打采、失眠或無法集中精神。第二種考驗是周遭人的不理解,對於憂鬱症症狀的存疑,面對惱人的臆測。很多時候,憂鬱症患者面對自己的症狀會感到生氣並指責自己。

憂鬱的演化這本書中提到的觀點是憂鬱症比較像是演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重要保護機制,但有可能並不適用於當下的一些處境,他的本身並沒有對或錯!很多人以為高昂的心情都是好的,低落的心情都是不好的,但事實並非如此,其實兩種心情都有其好處與壞處!情緒系統這層盔甲雖然能抵禦外界的傷害,有時候卻有可能成為重擔。

憂鬱這種狀態如果是一種保護機制,他可能是要提醒你關機(休息),停下腳步,不在持續的壓力中硬撐。在實際的輔導工作中,我的確見證了許多孩子在我們穩定的陪伴下重整步調,重新邁出人生的下一步。耐心陪伴孩子學習focusing,聆聽自己的內在,尋求與自身狀態的平衡,改變就可能發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陶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