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的工作夥伴分散在四面八方,老師們上完課都會將觀察記錄彙整後寄給我,我會針對當中的重點跟他們討論課程未來的方向以及要注意的事項:

昨晚,我的工作夥伴語重心長的告訴我:我現在明白你為什麼要去學校當家長跟老師中間的第三者!

當我分別到學生家觀察與進行家長晤談後,再到學校與特教老師討論,發現這個第三者太重要了!

在老師的紀錄中我看到這一段話:爸媽比較少和老師分享孩子在家的狀況,而老師秉持著尊重家長的前提下,也較少主動詢問。

建議老師可以鼓勵爸媽多和老師分享孩子在家的狀況,我想其實爸媽不是不願意,而是不知道這樣做對於老師在校的輔導會有幫助。

親師保持暢通的交流,才是共同幫助孩子的第一步。

承接上述,爸媽有時會揣測老師的想法,而沒有和老師做直接的溝通,造成許多不必要的誤會與引爆孩子的情緒。(例如媽媽認為老師應該不會希望孩子帶玩具去學校,怕給老師帶來困擾;但老師其實覺得如果能安定孩子情緒,帶來也沒關係。)

建議老師與家長要做更直接的溝通,幫助孩子穩定學習與生活。

在《不孤單,一起走》裡面的第四章提到七個習慣的習慣四、習慣五及習慣六談的就是親師溝通重要的三個習慣。

分別是要有雙贏的心態、能善用同理心的傾聽,用尊重對方的方式讓對方理解你、然後求同存異,在兩種立場,不同方向上找出彼此認同的方案!

我想,為了孩子,沒有什麼不能談的。不要再有過多的“揣測”,讓我們練習用愛心,說誠實話!做到一致性的溝通。

#是橋樑不是第三者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陶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