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524623307779.jpg

圖片連結網址:https://www.cwbook.com.tw/mobile//product?tempCode=home&prodid=0000021931

 

給孩子一個可以犯錯的空間 曲智鑛

在我求學的過程中,「定型化思維」對我小學、中學的學習有著深刻的影響。

在我二○一七年年底出版的新書《不孤單,一起走》中提到,

因為我本身的「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特質,造成我聽課時經常不專注、恍神,

也影響我在數學概念的學習,久而久之,學習表現漸次明顯跟不上。

當時的我認為自己應該就是天生無法學好數學,數學能力就是比其他人來得差,

也讓我開始逐漸放棄數學的學習,我想這就是「定型化思維」造成的影響吧!

我自己定義這是灰心喪志五部曲。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高二,當我開始真正面對數學的學習時,有了很不一樣的改變。

給自己機會,再加上成功的經驗,讓我在數學學習上產生了質變,這讓我相信,

其實很多做不到的事情或是認為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其實都是「定型化思維」的影響。

有了成功應用「成長性思維」的經驗,讓我在面對人生其他挑戰時,

都能適時鼓勵自己突破,勇於嘗試,也讓我獲得不少成功的經驗。

過去十多年來,

我嘗試將自然情境的教學與體驗學習結合的模式運用在特殊教育與輔導工作中,

這樣的經驗讓我從孩子身上體會到重要的幾件事,

也就是家長與輔導人員應該保有的基本原則,這些也是成長性思維這本書提到的。

比如,創造一個容錯的環境,讓孩子從體驗錯誤當中去學習,

因為錯誤本身就是一個經驗,當孩子犯錯時,我們不是嚴厲性的斥責,

而應該想一想,這樣的經驗可以帶給孩子什麼樣的學習,透果我們的陪伴、反思與引導,

讓孩子形塑一個新的行為讓他們能夠運用在未來的生活中。

這樣錯誤才有意義,經驗才能成為生命轉化的能量。

在閱讀本書時,腦海中不斷浮現在輔導工作中常運用的「理性情緒治療法」,

當中提到的「解釋型態」是一種習慣性的思考方式,

但這並不是先天的特質,而是後天學習得來的;

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這些慣性思維,但是既然是靠學習得來的,就有改造的可能性。

就像有些人抱持著「定型化思維」,而有些人選擇「成長性思維」的原因。

Seligman 引用 Albert Ellis 在一九九五年所發展的理性情緒治療法(Rational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REBT),

擴充為ABCDE 樂觀認知學習模式,教導人們如何從這些步驟中改變悲觀的解釋型態,並加以應用於在孩童身上。

Seligman 利用三種解釋型態(永久性、普遍性、個別性)教導悲觀的人,學習使用不同的思考模式來看待事物。

《成長性思維每月實戰指南》這本書中也提到許多策略讓「定型化思維」者有機會翻轉成「成長性思維」,

或許善用「解釋型態」與操作「ABCDE 法則」也有機會調整自己的定型化思維。

我相信,善用這本工具書,孩子有機會改善自己的學習,大人有機會開始改變自己的人生!

 

#親子天下新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陶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