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opinion-5a24bfc4f388a.jpg

《奇蹟男孩》劇照。 圖片來源:甲上娛樂。

 

《奇蹟男孩》這部電影,是一位特殊需求孩子家庭與求學經驗的縮影。因為遺傳疾病,一出生就歷經27次手術的小男主角奧吉擁有異於常人的面容,使他在人際交往上困難重重。父母為了保護他,讓他在小學五年級以前都在家自學,刻意讓他免於面對學校同儕的互動壓力。

 

直到五年級開學,媽媽希望他能突破以往的模式,走入校園,接受更高一階的挑戰。即使爸爸在過程中提出擔心與質疑,最終還是達成共識,也讓他開啟了不同的經歷。

 

喜愛科學的奧吉在學校第一次上科學選修課時,老師提到了一個概念:物體的運動速度不會改變,除非「有外力」施加。對我來說,這其實某種程度反映了奧吉因外表而造成他與他人先天的隔閡,除非有「外力」施加──像是校長刻意安排三個孩子當奧吉的校園導覽員、威爾的母親鼓勵孩子主動伸出友誼的雙手、桑默爾主動為陷入低潮的奧吉打氣並跟他一起吃午餐……。要讓人類與生俱來的慣性偏見與歧視被打破,實在不容易。(可參考我過去寫的文章:〈歧視是與生俱來的?那些我在特殊孩子身上看到的事〉)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清楚看見如何協助特殊需求孩子跨越環境困難,並發掘自我價值。我大概歸納為以下幾點:

 

1.家人無條件的愛與支持

 

從影片的許多橋段都可以看到,父母是如何用不同的態度支持與鼓勵孩子。孩子在學校多次跌倒,但因為家人的加油打氣,仍然願意站起來繼續努力。爸爸在第一天送孩子上學時,為所有特殊需求孩子的家長做了非常好的示範。他告訴奧吉兩個規則:第一,任何課堂都不要舉手發言超過兩次,科學課除外。第二,你會覺得很孤單(在學校),但這並不是事實(因為我們全家都愛你與支持你)。這兩個建議源於父親對孩子與環境的理解,相當中肯務實,也帶有關鍵的影響作用。

 

至於奧吉的媽媽,奧吉在低潮時向她訴苦,問:情況會一直都那麼糟嗎?媽媽沒有敷衍孩子,而是運用真誠一致的溝通。她告訴奧吉:我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但我們可以一起努力!

 

奧吉的姊姊跟奧吉分享自己好友友情的變化,讓奧吉知道不是只有自己正在經歷「痛苦」與「困難」,而這些都是人生的一部分。整部影片深刻的描繪奧吉家人之間的愛與力量,這樣的愛絕對是孩子在面對挫折時的養份。

 

2.家長的高期待,鼓勵孩子突破舒適圈

 

即使媽媽知道奧吉會面對環境的衝擊(她向神禱告,希望其他的孩子能善待奧吉),但仍然鼓勵孩子勇於嘗試。整部電影快接近尾聲時,透過奧吉口中說出:「媽媽,謝謝你!謝謝你逼我來上學,雖然曾經很痛苦,但現在我很快樂!」或許,「成功」有時候需要一些「勉強」。

 

3.家庭環境塑造了孩子的非認知能力

 

奧吉的媽媽強化了奧吉的自我控制與學習熱誠。她是奧吉的家教老師,她與爸爸的幽默與樂觀也影響了奧吉在面對困難時轉念的能力。《幫助每個孩子成功》的作者Paul Tough提出:非認知能力的培養環境是最重的!這個概念在《奇蹟男孩》中一覽無遺。環境說穿了就是父母親的身教、平時處理事情的態度、遇到問題與困難時的反應等等,語言、行為模式與情緒反應,都會對孩子造成深遠的影響。

 

4.老師潛移默化的影響,與校方對於霸凌零容忍的態度

 

奧吉的班導師放棄華爾街工作、追逐自己的教育夢,幾場班級內的教學活動都是老師帶領孩子討論人生格言。這些格言希望形塑的學習環境文化,我相信對孩子是有正向影響與「暗示」的。「當面對正確與仁慈的抉擇時,請選擇仁慈」,這樣的格言提醒了孩子「選擇」,並且隨時注意自己的行為,因為你的所作所為,代表的是你這個人!所以當奧吉面對學校同儕的霸凌時,有的孩子願意挺身而出,主動伸出援手。當孩子自己說了不該說的話之後,也會開始自省,並且嘗試彌補。我相信老師期待創造的環境氛圍對孩子是有影響的。

 

老師與校長處理同儕衝突與霸凌問題的方式也值得我們學習,在影片中,校長的用語是「零容忍」(zero tolerance)──儘管面對家長的施壓,但他仍然不為所動。我相信這是教育理念表態的重要時刻。不管這個會議有多少人參加,都應堅持學校的核心價值與原則。有多少人能在這樣的壓力下捍衛自己的理念?值得反思!

 

5.自助與人助,贏得他人的尊敬

 

奧吉的強項是自然科學,他不僅在上課表現優秀,也在科展活動時大放異彩。這是我們常說的: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要發掘孩子的優勢能力,讓他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自信。我們看到奧吉因為科學學習的優勢,拉近了跟威爾的關係(幫他作弊),讓威爾打從心底佩服自己的學習能力,破冰之後,威爾才開始從新(心)認識奧吉的幽默、隨和與重義氣。

 

在影片後半段,威爾和奧吉面對高年級的挑釁時,奧吉不但沒有逃跑,反而站在前面對抗惡勢力。即使面對惡劣的環境,他也沒有放棄,做好自己的本份(用功努力,友善待人),並等待改變的時機,最終靠自己的毅力贏得他人的尊敬。

 

《奇蹟男孩》這部電影真實反映了特殊生家長的心境。特殊孩子是太陽,爸爸媽媽繞著他轉,健康的手足卻容易被忽視。台灣的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就是主要協助家長與健康手足的單位。我常鼓勵家長,要留個別互動的時間給每一個孩子,讓他們感覺自己是被重視的。當健康的手足感受到愛與關心,他自然有能力去愛他的手足,而成為父母親家中最重要的幫手,就跟奧吉的姊姊薇亞一樣。

 

身教是有長遠影響的,每個孩子就像種籽,家庭和學校則是孕育他們成長的環境。從《奇蹟男孩》這部電影可以看到好幾個不同家庭對孩子行為直接的影響。價值觀是長期累積的,就像亞馬遜的創辦人貝佐斯說的:聰明是天賦,善良是選擇。在正確與仁慈之間,你會選擇仁慈嗎?

 

 

 

資料來源: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78/article/638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陶璽 的頭像
    陶璽

    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的部落格

    陶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