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收到台灣家長的訊息:孩子上週和你碰過面後,整個人變的比較放鬆、nice!

南京的小孩6月要準備考中考(初中考高中的考試),

近期學校做照顧他的班主任(導師)因為個人因素要離開導師的工作,

這個容易焦慮的孩子焦慮的狀態持續上升。

他擔心新的班主任給他調座位、讓他罰站了、停他的课、

然後大腦開始冒出各種各樣的應對措施,要怎麼樣和班主任對抗!

會有這些擔心除了本身的特質外,是因為這個孩子曾經有學校挫敗的經驗,

他怕新來的班主任像以前班主任一样没有經驗,

怕把他的仇人(同學)都調他周圍,怕被冷落,或是對他不管不問。

 

在面對容易焦慮的孩子時我們或許可以嘗試這樣做:

(1)整理好自己的情緒,別隨著孩子的焦慮起舞:

習慣1-主動積極告訴我們,刺激-反應中間永遠有停頓,人有選擇的自由,

當孩子處於焦慮的狀態,我們應該先照顧好自己,讓孩子知道你是有能力協助我處理焦慮的大人。

(2)讓孩子理解人的焦慮處理機制,包含生理變化。

讓他知道這是人的正常反應,適度的焦慮有助於讓我們能未雨綢繆,提升計畫與執行的功能。

但當被焦慮的感覺充滿後,卻會讓人呈現”當機”的狀態。

當焦慮的機制啟動時,血液會迅速離開大腦,

這讓我們可能暫時無法思考與專注,讓孩子理解這樣的機制,

可以讓他提醒自己覺察這樣的狀態只是暫時的,可以透過幾次的深呼吸,

同時關注身體的不同動作轉移注意力。

(3)引導孩子思考過去自己有沒有什麼曾經成功克服焦慮的經驗,

或是談談孩子的優勢與強項,或是他曾經在人生當中經歷與面對了什麼的挑戰。

舉例來說,我就會跟南京的孩子說:還記得一年多前,你準備回學校讀書時,

一開始也焦慮擔心到不行,但事實證明,經過這一年多,你擔心的很多事情都沒有發生。

你很成功的回到學校,儘管有些不如意的事發生,但別忘記!你沒有被退學,依然很順利的上學!

(4)陪孩子練習走過焦慮的心理歷程:我們可以跟孩子討論他所擔心的事情,

甚至邀請孩子思考最遭的情形發生是的狀態。

我們可以讓孩子說出自己這個階段最擔心的事情是什麼?最慘的情況會是如何?

在什麼樣的情形下會演變成孩子擔心的樣子?如果真的到那樣的狀態孩子會怎麼辦?

同時思考事情真的如孩子擔心的發生了,當中有沒有可能有什麼樣的轉機或是好處?

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把時間拉長,想一想即使真的發生了,

一年之後會怎麼樣?三年之後又會怎麼樣?這樣的狀態你覺得會持續多久?

孩子會發現,即使擔心的狀態發生了,日子仍會繼續過下去。

(5)習慣6-統合綜效的練習:陪孩子思考不同情形可能的替代性策略,

當我們面對一種情境有多種的因應方案,也有機會降低孩子的焦慮。

舉例來說,假設這個階段孩子擔心的事件真的發生了(被停學),

那家人可以安排其他的複習計畫,

相信到了這個階段(離大考剩下2個月),在家有系統的複習效果不一定比在學校來得差。

要讓孩子體會統合綜效的真意:永遠存在”第三方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陶璽 的頭像
    陶璽

    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的部落格

    陶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